大须大镜 | Mayahilwa Mayakimhemot/ shbam%C3%A4ha-kotalot/ 目度 Systemedo

淌语进阶【五戒】Jnoalibudnemeh

淌语-Shbamähakotalot

【前言】语言百科·五戒

Hialat 所谓语言百科

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、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工具。通过语言,我们不仅能够表达思想和情感,还能系统地分类和理解世界的万物。初编《淌语进阶》时,我本认为这会是一些词汇或者语法的更新。如今,它已经成了淌语的语言百科书。

《淌语进阶》作为一本语言进阶书籍,致力于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,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模式;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分类与解析,将淌语的语法规则、词汇构成、文化意象等融于一体;既为初学者提供清晰的入门路径,也为进阶者搭建深入探索的桥梁。通过百科式的梳理,读者不仅能掌握语言工具,更能透过文字触及淌语的哲学内核,从而更精准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创作。

Nialat 所谓五戒

Libudnemeh[戒呋]在淌语中,是再次Budnemeh[约呋]约定的意思。《淌语入门编新》为约,则《淌语进阶》为戒。《淌语进阶》对文化概念和语法规范进行了重新定义。对淌语语言规则的再确认与再约定,如同用语言去重构世界,这便是Libudnemeh[戒呋]再次约定

《淌语进阶》共分五章,于是亦定称为《五戒 Jnoalibudnemeh》。这分别是【第一章】人称与关系、【第二章】生存与生活、【第三章】自然与社会、【第四章】数理与逻辑、【第五章】异世界文化特色。通过这「五戒」,学习者能够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,以目标语言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达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精通。

它不仅是语法手册,它更是一把重构世界的钥匙。从人称代词的微妙差异,到自然社会实体的命名逻辑;从动词语态的复杂演变,到星辰神话的叙事脉络——本书以「五戒」为纲,串联起淌语的语言规则与哲学内核。无论是初探淌语的入门者,还是欲深化理解的进阶者,皆可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进阶之路。

[!quote] 开始探索之旅,以语言为舟,我们将驶向文明之渊。

——汤雏 二色

【第一章】人称与关系

Hialat

在淌语中,人称代词是表示说话人、被指称人、被指物等身份的重要词汇。淌语的人称代词种类繁多,大多属于谦敬辞,彼此间存在微小的差异。对于初学者,更建议先掌握和使用相对中性的人称代词:

此外,反身代词只有一个:

这个词是自己的含义,可以表示任意人称的反身,比如:

也可以追加人称进行强调:

Nialat

人称代词通常作为主语『指言』或者宾语『效言』,其主格『指言体』和宾格『效言体』与一般名词的变化形式相同,如:

复数指均一的多数整体,众数指不均一的多数零散体。在下面这个例子中,可见一斑:

[!warning] 「aleh[或]」在此处为助动词,而非名词。这句话也可以写成:

  • Aychwat Okoso'kimsanupe'aleh wachik Käshachayano, fohutekälo'aleh mas Hono.[其舁 鱼钓或 及 河边,烘或 内 穴。]
  • 他们有的去河边钓鱼,有的在洞穴里烤火。

在要素的共同点处于既可以视作整体,也可以视作零散体的程度时,复数抽象、相对表达简明而适合归纳,众数具象、相对更有艺术性和画面感而适合刻画。请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择更适合的一方。

如:

这样使用众数就更加具体形象。

Kualat

除了直接使用人称代词,淌语还有一些关系词来间接指称人物。这些关系词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,可以通过暗喻进行指代,只要使用者认为可以解释得通,就可以被用作关系词。这里对于初学者,我们只介绍六个常见的关系词:

单独使用时,关系词默认以讲述者的第一人称作为基准,如:

但是,通常更多的时候,我们需要结合从属格来限定关系词。从属格包括正从属格、反从属格和副从属格,具有单数格和复数格区别:

因为从属方和主方通常位于主语『指言』或者宾语『效言』,一般使用正从属格就可以了。让我们补完这个句子:

当然,如果你不介意讲话时总是大喘气、留一茬的话,按照原理,不标准的复合方式也是成立的:

这个例句利用了反从属格颠倒了从属关系。你可以在讲话的时候在这两个位置大喘气从而急死别人:

Yealat

关于从属格,我们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点。从属格并不局限于物与物的从属关系,它也可以表示事物与动作的支配关系。

施动者支配动作,而动作支配动作对象。因而在语法上,动作对象从属于动作,而动作从属于施动者。换句话说,即主语『指言』支配谓语『定言』、谓语『定言』支配宾语『效言』。

我们利用从属格补充描述这种关系。在这种修饰中,均以名词的从属格修饰动词,因此主语『指言』使用正从属格,宾语『效言』使用反从属格。比如这个句子:

我需要提醒你不要同另一个句子混淆:

注意,前者使用的是反从属格,Jnabush[我]作为Habokuotcho'lihupeh[髮刘呋]这整个动作的对象,而非支配复合动词内部的Habokuotch[髮]。它的同义句应该是一个双宾语句:

这个双宾语句先用间接对象Jnabusho[我]划定作用的总范围,再用直接对象Habokuotcho[髮]头发限定具体范围。动作复合时,直接对象作为初步对象与动作先复合,间接对象作为次步/最终对象后复合。

而实际上修饰Jnabusho[我]支配Habokuotch[髮]关系的表达是:

这个句子是单宾语句。已经复合的名词可以再与动词复合,成为前面那个易被混淆的句子「Aychot Jnabushown Habokuotcho'lihupeh naa.[其弋 我勹 髮刘呋 喃。]」。

虽然写法和含义都很类似,两种表达存在着微小的语义区别:

此外,当一个动作在另一个动作的基础上发生,我们可以用那另一个动作的宾语『效言』的副从属格修饰这两个动作的复合动作。

一言以概,凡存在从属格之处,强调的肯定是从属或支配关系;凡复合存在之处,优先复合者的关系更紧密、直接、具体,强调优先复合者的关系。

[!warning] 简单动词的对象修饰请优先选择连携格而非从属格 简单动词和复合动词,均可以采用从属格的复合方式。从属格的复合方式必然会造成停顿和强调。不是每一个施动者和动作对象都需要强调,通常只会有其中一到两个需要。

  • 对于简单动词,只有一个事物作直接对象。选择连携格更简单合适,不产生强调作用。
  • 对于复合动词,无法将两个对象都变为连携格。当你需要在正常的单个对象外再追加对象或施动者时,你已经处于需要额外强调的情景。

小结

  1. 人称代词
    • 淌语中人称代词种类繁多,多为谦敬辞。初学者建议先掌握中性代词。
    • 人称代词有主格(指言体)和宾格(效言体),并分为单数、复数和众数形式:
      • 单数:表示单一对象。
      • 复数:表示均一的整体。
      • 众数:表示不均一的零散个体。
    • 复数和众数的选择取决于表达需求:复数适合归纳,众数更具画面感。
  2. 反身代词
    • 淌语中反身代词只有一个,表示“自己”,适用于任意人称,并可追加人称进行强调。
  3. 关系词
    • 关系词用于间接指称人物,可通过暗喻表达。
    • 关系词单独使用时默认以第一人称基准,但可通过从属格明确指定其他人物。
    • 从属格包括正从属格、反从属格和副从属格,只有单数和复数形式,没有众数形式。
  4. 从属格的功能
    • 从属格用于表达从属或支配关系,包括物与物、动作与对象之间的关系。
    • 主语(指言)支配谓语(定言),谓语支配宾语(效言):
      • 主语使用正从属格。
      • 宾语使用反从属格。
      • 副从属格用于修饰复合动作。
  5. 动作与对象的复合
    • 复合动作中,动作对象的从属格修饰动作,表达从属关系。
    • 单宾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在于从属格的使用:
      • 单宾语句强调动作对象与动作的直接关系。
      • 双宾语句强调施动者与动作对象的间接关系。
    • 简单动词建议优先使用连携格,避免不必要的强调;复合动词根据表达需求选择从属格。
  6. 总结
    • 淌语中的人称代词和关系词丰富多样,从属格是表达从属和支配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。
    • 学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
      • 人称代词的选择:根据表达需求选择单数、复数或众数形式。
      • 关系词的使用:关系词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从属格明确指代对象。
      • 从属格的使用:根据表达需求选择正从属格、反从属格或副从属格。
      • 动作与对象的关系:简单动词优先使用连携格,复合动词根据表达需求选择从属格。

【第二章】生存与生活

Hialat

我们知道,生存和生活是每个生物体日常的核心。无论是人类还是其它生物,我们的存在都依赖于一系列复杂而又基本的行为。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命,更是为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繁衍生息。

是故,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行为,我们可以先将其按需要的层次粗略地分为两大类,再以具体内容划分为一些小类:

而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基本的概念在淌语中如何表达。

Nialat

饮食和排泄是生存的首要任务,各种层次的生命都无法避免这一行为。它们涵盖了摄入能量、营养和释放废弃物的过程。作为淌语的初学者,你不需要掌握太多,这十个词已经完全足够:

在学习这些词时,需要重点关注它们在使用范围上的区别。这些区别基本都与这些词语的来源有关。例如,和摄入相关的词多从:

另外,这些词语也多同气体「Pon[风]」、液体「Shim[水]」有关,其描述的物质形态也因此存在差异。我们将固体也视作一种流体,参与摄入和排泄的整个流通过程,因此固体也能适用这些词汇,

[!warning] 风部 -po 词尾的特殊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,-po 实际是 -pon 的缩写。因此,风部且以 -po 结尾的这些词汇(如Kilpo[吸]、Ecpo[呼]、Dlopo[放]、Simshpo[屙]),其『指言体』『定言体』『效言体』的变化是特殊的。

  • Kilpo[吸]:
    • 指言体单数格「Kilpot[吸弋]」
    • 指言体复数格「Kilpat[吸侕]」
    • 指言体众数格「Kilpwat[吸舁]」
    • 定言体「Kilponeh[吸呋]」
    • 定言体接续式「Kilponteh[吸再]」
    • 效言体连携格「Kilpe[吸]」

注:效言体数格变化参考指言体,定言体完成式、进行式体态参考接续式。

在这些动作的方向中,我们以Kel[入]为内,以Del[出]为外。头部又位于人体上侧,因此相对头部,我们以Kal[来]或Chul[合]为上,而以Kil[去]或Chil[散]为下。又因淌语中:

故而在一些场合,前方也可以被视为上方,后方也可以被视为下方。

Kualat

行为与活动是生存的必要形式。个体通过改变形态和运动等行为,实现复杂的功能,完成多种多样的活动,从而维持着摄食和排泄的平衡。描述这种状态的词汇非常丰富,包括抽象的生长、捕猎、繁衍等活动,也包括具体的行走、飞翔等行为。

抽象活动往往涉及更高层次的概念和状态:

而具体行为则通常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执行的动作:

[!warning] 不要尝试一次性记住全部的行为和活动 你并不会用到每个常用的动作,它们是死的,仅供参考。相比记忆,我更推荐在需要时现场查询字典。不仅如此,一些不常用的词语能够表达某些特化的情景含义,这些词语只有在字典上才能找到。随着你熟读字典和构字法,你会逐渐找到对你而言最适合的动作词汇。

谈到动作,就不得不谈到发动关系。淌语利用动词的语态来刻画主语『指言』和谓语『定言』之间的关系。将添加语态前的动作称为元动作,根据元动作的发动主体和受动对象的不同,一共可以区分为四种语态:元动语态、自动语态、被动语态和使动语态。

以「Shabmat[关]」为例:

自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发生了强调形式主语『指言』作为元动作的受动对象本身的过程,而是否存在明显的发动主体需要让渡并不是很大的问题。因此,我们将自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统称为受动语态。受动语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混淆使用,不影响语义。

被动语态和使动语态都发生了形式主语『指言』让渡发动主体给形式宾语『效言』的过程,而元动作受动对象的开放或反指并不是很大的问题。因此,我们将被动语态和使动语态统称为让渡语态。让渡语态使用同样的助动词,在形式上一致。

此外,在元动词与自动助动词Sul[哉]/Shil[兮]、让渡助动词Las[为]/Lash[让]等语态助动词复合后,整个复合动词被相应地称作自动词/让渡动词,让渡动词包括被动词和使动词。

[!example] 复合语态(往返让渡) 将自动作或被动作作为新的元动作,可以与使动作结合从而形成往返让渡。

  • Bushot las Mato shabmatas.[僕弋 为 门 关哉。]
  • Bushot shabmatasalas Mato.[僕弋 关哉为 门。]
  • 我让门关。
  • Bushot las Mato shabmatalas Ulaho.[僕弋 为 门 关为 尔。]
  • Bushot shabmatalasalas Mato Ulaho.[僕弋 关为为 门 尔。]
  • 我让门被你关。

Yealat

感知和思考,是生存的致胜法宝。通过眼睛、耳朵、鼻子和舌头等感官,个体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,并做出快速反应。这种感知能力使得及时识别威胁、寻找食物和水源成为可能,从而提高生存的机会。感知与外在感官(眼、耳、鼻、啮)相连:

在此基础上,思考和心理活动则代表了更高级的反应形式。这些认知过程使个体能够分析环境、制定策略,并在面对挑战时做出合理的决策。通过思考,个体不仅能应对当前的困境,还能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。与感知不同,思考与内在感官(心、舌)相连:

值得注意的是,触觉没有固有的感觉器官,通常与各种行为动作和Dolmäh[觉]发觉、Dhilkälw[感]等其它感官动作组合形成,它通过整个身体实现通感。

Jnoalat

生物体不仅生存在自然物理环境中,也生活在同类和其他生物组成的群体中。在群体中,存在着个体无法实现的各种行为,这些行为对群体才有意义。这便是资源的分配、生产的分工和信息的交流等社会化行为。

生物体通过社会化行为,基于生物体本身构建了一个新的环境,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,促进了群体对环境的改造和适应,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生存与发展。

在这个或名为生态、或名为社会的环境中,个体之间各取所需,合作得以促进;各个生物体扮演不同的角色,并在社会中生产和创造各种产品;记录开始信息化、符号化,凭借着事物、记忆和语言、文字在群体中传播,使群体成为一个思考的整体。如此种种,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种行为:

当然,还存在着支配这些行为的更高级的文化行为和政治行为。它们是作为集体完成的行为。不太再能由个体参与完成,初学者暂时并不需要掌握。

[!warning] 动作的补充 一般地,后置的副词和其前置连携格都可以用来修饰动作。有时,不仅连携格,副格也可以特定用于修饰动作状态。而其它复杂状语,可以用助动词作为介词构建状语词组。

  • Aychot dhaphyopeh uskutaf hyul toleh Ludhlanudo.[其弋 画呋 刊然 缘 取呋 俸。]
  • Aychot uskuto'dhaphyopeh hyul toleh Ludhlanudo.[其弋 刊画呋 缘 取呋 俸。]
  • Aychot uskutadhaphyopeh hyul toleh Ludhlanudo.[其弋 刊画呋 缘 取呋 俸。]
  • 他为了赚工资辛勤地画画。

小结

  1. 行为分类
    • 个体生存需要的行为
      • 饮食与排泄
      • 行为与活动
      • 感知与思考
    • 社会生活需要的行为
      • 资源的分配
      • 产品的制作
      • 信息的交流
  2. 行为词汇
    • 饮食与排泄的词汇
      • 摄入动作
      • 排泄动作
    • 行为与活动的词汇
      • 抽象活动
      • 具体动作
    • 感知和思考的词汇
      • 外在感官
      • 内在感官
    • 社会化行为的词汇
      • 分配行为
      • 生产行为
      • 信息行为
  3. 动词的使用方法
    • 动词的语态变化
      • 元动作
      • 自动作
      • 被动作
      • 使动作
    • 动作补充语的表达
      • 副词
      • 副格
      • 助动词构建状语
  4. 重点用法:
    • 掌握生物体基本行为和社会化行为的词汇
    • 理解动词语态变化的规则
    • 熟悉感知和思考活动的词汇表达
    • 灵活运用动作补充语来丰富描述

【第三章】自然与社会

Hialat

我们将自然与社会中林林总总的概念整理为自然物质、自然环境、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,共四个版块。本章的核心逻辑是:自然物质构建环境,环境孕育生物,而生物最终形成社会实体。对于初学者,本章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淌语大百科。本章所涉及的概念不仅全部有必要、而且需要尽可能地联系记忆。

首先是自然物质,它们涉及对物质材料和材料构造的描述,理解自然物质需从最基础、最易获取的类别入手。

「木质」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材料之一:

木质材料的字根通常为「Bak[杖]」。它原本指木的棍材,这些棍材易于获取,比较适合用于制作简单可靠的工具。

随着木制品的材料从粗枝转向树干,「Bak[杖]」的概念也开始泛化。于是,你仍然可以使用它来形容原木、木板和木条等木材。

同样好利用的是「土质」材料:

与木质不同,土质材料的核心在于其可塑性与黏合性。土质材料的字根通常是「Cun[泞]」及其衍生字根。它本意指泥浆,即潮湿的膏状土,也可以指粘土,是很好获得且性能优良的素材。

「Cun[泞]」的衍生字根包括「Elcun[瓦]陶瓦片」「Zecun[皿]陶碗」「Hocun[缶]陶罐」「Dhicun[嗣]纤土复材]」「Hicun[黍]浆土复材」「Bakcun[杙]栓桩」等。

而后是相对难采集加工的「石质」材料:

石质材料标志着人类对更坚硬自然资源的掌控。石质材料的字根通常是「Kas[石]」,本义为岩石剥落的一角。

作为字根,「Kas[石]」被用以描述具有石头性质或者来源于石头的产物,如「Makfoskas[煤]煤石」。它的衍生字根「Klat[卝]」和「Glim[砿]」则分别表示未处理的天然矿石与宝石。

「金质」材料是自然物质中的高阶类别,需冶炼加工方能使用:

金属加工是技术的革新。人们先将易延拓的金属用于添加镀层、增强表现和光泽,随后开始冶炼金属块并用于完整的金属工具的铸造和锻造。

久而久之,越来越活泼的金属被利用,氧化层和生锈层也便进入人类的视野。一些有光泽的生物,如「Takma[贝]」,也被视为能够为自身镀上金属,其「Khos[壳]」可以代替金属用于交易。

「玉质」材料大多以原石为基础雕琢加工才能采集:

玉质材料往往附带有文化价值。在淌语中,世间共有两种玉。一种是非生物的「Kubat[玉]」,一种是生物的「Kubuh[竹]」。「Kubat[玉]」用来制作「Kubcil[节]玉串,串珠」,而「Kubuh[竹]」被认为是草中的「Kubcil[节]」而得名。

竹制品多为竹片所制,其字根为「Buhal[箔]」。其本意是竹片,大小不一,可以用作算子也可以用于编织。竹制品的制作不局限于竹条,也可以采用竹筒「Buhob[筒]」。而「Buhal[箔]」经过概念的泛化,也可以用来形容竹筒的筒材。

通过固体,人们得以操纵液体和气体。

「液质」包括了:

「气质」涵盖了:

液体和气体是两种不好控制的物体。多数由「Shim[水]」「Pon[风]」两个字根形成,在字面含义上就复合液体和气体。少数从「Mis[肉]」,形态呈半固体,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。

生物素材的提取与消化处理比其它物质工艺更加复杂,随着其它素材利用技术的进步而进步:

宏生物素材被归纳为「生物质」:

所利用的生物材料,多为表皮外壳、毛发、骨头、纤维、色素。追溯源头,其主要与「Gäp[甲]甲壳」「Otch[毛]毛发」「Kul[支]树枝,分叉」「Dhap[絮]生长,纤维」这几个字根有关。

微生物素材被归纳为「消化质」:

消化处理与料理、发酵、纯化等化学素材利用息息相关,大多可以在工坊或厨房操作。其主要涉及「Min[丘]山丘,分歧」「Tekäl[印]印刻,提取」「Yak[粬]酒曲,有机发酵」「Muk[米]」等字根。

Nialat

其次是自然环境,包括了天象、地象和依附于其上的光象、水象。

天象指天空范围内的自然现象(如云、雨、雷电),范围为大气层:

光象为依附于天象的次生现象(包括星光、日光、极光、火光等),来源为太空、显现于大气:

光象是天象的具象延伸,两者共同构成动态的空中自然系统。与天象、光象相关的词语,其字根的源头乃是「Hon[穴]」「Dom[雷]」「Husol[昼]」「Fos[火]」,「Shim[水]」及其衍生「Bacshim[冰]」,「Hos[星]」及其衍生「Hlosh[光]」,「Shuw[雨]」与「Om[天]」及其衍生「Shum[云]」再及其衍生「Hob[曳]」等。

地象涵盖自然地貌实体(如山、穴、林)和人工道路实体(如道路),范围为地表:

水象为依附于地象的次生现象(包括水、冰、水道、水港等),来源为地下、显现于地表:

水象是地象的具象延伸,两者共同构成动态的地面自然系统。与地象、水象相关的词语,其字根可以追溯到「Min[丘]」「Bahuc[草]」「Kul[支]」「Hon[穴]」「Mat[门]」「Shuw[雨]」,「Cun[泞]」及其衍生「Cublus[田]」,「Chom[径]」及其衍生「Bus[分]」,「Shim[水]」及其衍生「Bacshim[冰]」等。

这些现象也可能先后出现:

乌云自天边聚集,雷声由远及近滚动,电光骤然劈裂云层,暴雨随即倾泻而下。约莫半个时辰后雨势渐弱,云层逐渐散开,日光穿透水雾复照大地,山间溪流因雨水骤涨,湍急冲刷碎石。洞穴岩壁渗出细流,浸透下方土壤。至日暮时分,天空澄澈无云,星光清晰可见,地面仍蒸腾着湿润水汽,混着泥土气息弥散四野。

这里就不作翻译了。

[!warning] 四象与四元素论 天象为气(Aard),光象为火(Igni),水象为水(Axii),地象为土(Quen)。

Kualat

第三是生物实体。自然物质支撑生命,生物实体则涵盖从昆虫到人类的多样形态。我们可将其粗暴地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。

「植物类」包括了:

「动物类」包括了:

[!warning] 细节补充 当然,这并不全面。每个生物有可以有更细节的描述,有的可以用一个更具体的字,有的可以使用修饰词。

  • 具体字
    • Talfpad[鸭]鸭子
    • Okhäl[鳗]鳗鱼
  • 修饰词
    • Mukbusaobbicbok[粉枣]山楂
    • Fopabadahyo[赤茄]番茄

Yealat

其四为社会实体,是人类协作的结晶,可以分为工具、聚落、身份、规则、交往和文化六个方面。

工具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石:

工具推动聚落发展,发生了组织化与军事化:

在聚落中,产生了身份分工和地位差别:

各种各样的规则被制定和沿袭,用于维系这种关系:

在聚落与聚落见,存在着多种交往方式:

社会作为一个更大的集体,产生了一些可以脱离聚落的文化实体:

[!warning] 观察词汇构成规律 留意这些词汇的构成方式,有些词汇可能是由多个字根组合而成。比如:

  • Ekdhil[祭]=Ek[示]+Dhil[连]
  • Klulas[御]=Klut[车]+Las[为]

有的字根存在多种形式:

  • Fay[火]/Fos[火],Fos[火]缩写Fo-
  • Fan[风]/Pan[风]/Pon[风],Pon[风]缩写Po-/-po

尝试总结这些字根,以及这些字根在词汇中的作用和意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关系。


小结

  1. 概念分类
    • 自然物质
      • 木质材料
      • 土质材料
      • 石质材料
      • 金质材料
    • 自然环境
      • 生态系统
      • 气候因素
      • 地理特征
    • 生物实体
      • 植物
      • 动物
      • 微生物
    • 社会实体
      • 工具与技术
      • 聚落与社区
      • 身份与角色
  2. 词汇构成
    • 自然物质相关词汇
      • 材料特性
      • 使用方式
    • 自然环境相关词汇
      • 生态关系
      • 环境影响
    • 生物实体相关词汇
      • 物种分类
      • 生物特征
    • 社会实体相关词汇
      • 社会结构
      • 文化表达
  3. 字根与词汇的关系
    • 字根的功能
      • 表达基本概念
      • 形成复合词
    • 词汇的演变
      • 语义扩展
      • 词形变化
  4. 重点理解
    • 理解自然物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
    • 掌握生物实体的分类与特征
    • 熟悉社会实体的构成与功能
    • 深入分析字根在词汇中的作用与意义

【第四章】数理与逻辑

Hialat

时间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时间点、时间段、时间顺序、时间频率和时间变化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。

时间点是时间轴上的特定位置,标志着事件发生的瞬间。在人类的认知与表达中,时间点有着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,它们帮助我们精准地定位过去、现在与未来发生的各种事情。

[!warning] 限制序数 在序数词前添加修饰词用于限制序数范围。

  • Humakayealatacak[晨亖时]早上四点
  • Baclayakualatakublun[冬仨月]冬季第三月
  • Utopahialatakotnud[夫幺号]男一号

[!tip] 卷叶氏日表(淌语版)

  • Kelebus[入分]子时
  • Bacalehacak[凝时]丑时
  • Ihlemak[在明]寅时
  • Hishahlosh[稀光]卯时
  • Ochahlosh[初光]辰时
  • Danälahusol[正昼]巳时
  • Ottubetec[当寸]午时
  • Dloponacak[放时]未时
  • Hachlahusol[落昼]申时
  • Dhläpeshum[卷云]酉时
  • Shlosehlosh[消光]戌时
  • Shaleshes[下影]亥时

时间段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区间,它衡量着事件持续的长度。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义,它们可以是短暂的瞬间,也可以是漫长的历程。

时间顺序体现了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先后位置关系,它对于叙述事情、理解历史以及规划未来都至关重要。

[!warning] 大数省略、序数省略和从属省略 在纪日纪年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大数或需要多次使用数字的情况。在类似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大数省略减少进制的描述、使用序数省略减少序数的强调、使用从属省略减少从属的强调,从而简化表达。

  • 大数省略
    • 除最后一数外,全部数采用去除尾音A的短音。
  • 序数省略
    • 去除词中的序数词,改为基数词。
  • 从属省略
    • 使用A段副格代替从属格。
    • 如果绝对时间本身为副格,诸从属格可进一步替换为Ä段副格,形成零散化的时间描述。

时间频率反映了事件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繁程度,它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性和周期性。

时间变化是时间轴上事物状态的动态演变,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。

Nialat

空间是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位置、方向、距离、形状和空间关系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框架。

位置是空间中物体或事物所处的地点,它通过与参照物的相对关系来确定。

方向是空间中物体或事物所朝向的目标方位,它对于导航、定位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至关重要。

距离是空间中两个点或物体之间的长度间隔,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单位来衡量,反映了物体之间的远近程度。

形状是物体或空间在几何形态上的特征,它通过线条、角度和面积等元素来描述物体的外观和结构。

空间关系是物体或事物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、方向和距离等方面的关系,它对于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。

[!warning] 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实体

  • Cunpaladhafch[切线]切线
  • Chibadhafch[直线]直线
  • Shdeladhafch[法线]法线

Kualat

状态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存在状态、物理状态、心理状态、行为状态和变化状态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框架。

存在状态描述了事物是否存在于某个空间或时间范围内,以及其出现、消失的方式和过程。

物理状态是指物体在物理性质上的表现形式,包括其形态、结构和物理变化等方面。

心理状态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、情绪和心理活动,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。

行为状态描述了人在行为上的表现形式,包括动作的开始、进行、停止以及行为的持续和中断等方面。

变化状态描述了事物在性质、形态、数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,以及变化的稳定性和波动性等特点。

Yealat

程度是事物性质和表现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强度、范围、比较、极限和渐进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事物的衡量框架。

强度表示事物在程度上的高低、强弱等特性,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、状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力度。

范围表示事物在空间、时间、数量等方面的涵盖程度,用于界定事物的边界和适用领域。

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,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,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;而极限表示事物在程度、数量、范围等方面的极致状态,是事物发展的边界和极限值。

渐进表示事物在程度、数量、状态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,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发展趋势。

Jnoalat

数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基数、序数、分数、小数和倍数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事物的计量框架。

[!example] 数的工具

  • Aplut[数]数,数字
    • Yakic[几]
    • Yalat[兹]第几
    • Luchil[整]整数
    • Kaswak[碎]小数
    • Mispal[割]比例
  • Plot[券]代数,代数运算
    • Tecuf[衡]单位
    • Gohlaaplut[恒数]常数
    • Otpalaaplut[变数]变量
    • Sanshal[役]因变量
    • Sanbal[宰]自变量
    • Tokum[权]权重,参数
    • Hablas[应]映射
    • Klapaaplut[函数]函数
  • Tecol[象]几何,图象
    • Wohyuk[形]形状
    • Cesbus[尺]直尺
    • Lasnud[规]圆规
  • Uhach[係]逻辑,交系,牵连
    • Sankic[钮]机关,逻辑门,枢纽
    • Yun[凡]判定范围,符合
    • Makmat[阈]阈值
    • Mesmat[屏]频段

基数词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多少,是计数和计算的基础。

[!tip] 十进制

  • Plus[零]
  • Hia[一]
  • Nia[二]
  • Kua[三]
  • Yea[四]
  • Jnoa[五]
  • Mua[六]
  • Chea[七]
  • Hoa[八]
  • Cua[九]
  • Shea[十]

[!warning] 二十进制

  • Kuna[丆]十一
  • Kunsa[丌]十二
  • Sua[彡]十三
  • Suna[㠯]十四
  • Sunsa[厶]十五
  • Pua[巜]十六
  • Puna[巛]十七
  • Punsa[爿]十八
  • Iga[匛]十九
  • Uga[卄]廿

某些场合下,数量不超过二十,会使用二十进制作为特殊表达,比如月份。

[!example] 十进制单位 十进制单位搭配基数词使用。单位上为数字一时,可以省略一。

  • Pal[仞]
  • Pea[百]
  • Zea[千]
  • Bom[万]
  • Ilam[亿]万万
  • Pattult[兆]亿亿
  • Ekoch[京]兆兆

万以上,采用上数进制——亿为万万,兆为亿亿,以此类推。

[!tip] 正数和负数

  • Habkot[负]
    • Habkotakua[负三]负三
  • Habkotaaplut[负数]负数
  • Ottub[当]
    • Ottubania[当二]正二
  • Ottubaaplut[当数]正数

[!warning] 基础算式

  • Tam[加]
  • Sum[减]
  • Hakkic[积]
  • Cunpal[切]
  • Tub[仝]等于
  • Buhkic[籍]
  • Dhoh[商]
  • Ublah[余]
  • Ubach[亏]
  • Tay[多]
  • Suy[少]

序数词用于表示事物的顺序先后,确定事物在序列中的位置。

[!tip] 一般序数词 一般序数词在基数词末位数增加-lat[陑]表示序数,增加-lah[陑]表示累计数。

  • Hialat/Hialah[幺]
  • Nialat/Nialah[两]
  • Kualat/Kualah[仨]
  • Yealat/Yealah[亖]
  • Jnoalat/Jnoalah[伍]
  • Mualat/Mualah[陸]
  • Chealat/Chealah[柒]
  • Hoalat/Hoalah[仈]
  • Cualat/Cualah[乣]
  • Shealat/Shealah[什]

序数指第几个,累计数指从第一个到第几个。

  • Lushalakualah[末仨]最后三个
  • Lushalakualat[末仨]倒数第三个

[!warning] 特殊序数词 特殊序数词又称为极端序数词,这两个词在描述时间定位时也出现过。

  • Och[初]最初
  • Lushal[末]最后

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,用于描述事物的分割和分配情况。

[!tip] 比数分数词 用序数表示分母,用累计数表示分子。

  • Nialatanialah[两两]二分之二
  • Palnialatacualah[仞两乣]十二分之九

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二十进制分数

  • Kunsalatchealah[丌陑柒]十二分之七

分数这个整体概念用Lutult[番]表示。

[!warning] 固有分数词 固有分数词是一种特殊的进制词,就像进制词那样,搭配基数词使用。多用于分母总数固定的场景。

  • Niakic[半]二分之一
  • Tecjhom[参]三分之一
  • Nik[角]四分之一
  • Capil[指]五分之一
  • Chaplup[路]六分之一
  • Aksol[曜]七分之一
  • Has[方]八分之一
  • Bus[分]十分之一
  • Aklun[晖]十二分之一
  • Plop[趾]二十分之一
  • Shchal[吕]三十六分之一
  • Plap[攵]六十分之一
  • Tecanya[厘]百分之一
  • Tecotch[毫]千分之一

小数用于表示更加精确的数量,是对整数的细分和补充。

[!warning] 基于大数缩写的小数表达 小数由一个基数和一个大数组成,使用特殊单位Kic[只]单位一

  • Plusakic Hiyejnoa[零只 一四五]零点一四五

[!example] 合分数 合分数采用和小数类似的表示方法,使用特殊单位Kic[只]单位一

  • Hiakic Yealatahialah[一只 亖幺]一又四分之一

固有分数以正常进制表达本身就需要特殊单位。

  • Hiakic Hianik[一只 一角]一又四分之一

倍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,用于描述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增长情况。

[!tip] 一般倍数词 一般倍数词先形成倍数关系(倍底不确定),再形成倍数。加倍次数称为乘数。

  • Oplut[倍]加倍,倍底,因数
    • Nialahaoplut[两倍]两倍
      • Pua dalah Hoown Nialahaopluto, Hoa dalah Opluto.[巜 乃 八勹 两倍,八 乃 倍。]十六是八的两倍,八是倍底。

[!warning] 乘数倍数词 因数和乘数实际均可作为因数,但存在先后决这一不同之处。乘数倍数词先形成等差关系(倍次不确定),再形成倍数。加倍次数称为乘数。

  • Bacwoh[次]倍次,系数,乘次,乘数
    • Hoabacwoh[八次]八乘,八的倍数,八的次乘
      • Pua dalah Nialaham Hoabacwoho, Nia dalah bacwoho.[巜 乃 两丂 八次,二 乃 次。]十六是两次八乘,二是乘次。

[!example] 因数倍数词 因数和倍数互为逆运算,此时乘数固定不变。

  • Oplut[倍]因数
  • Bacwoh[次]乘数,乘因数,系数
    • Hakkicaoplut[积倍]乘因数
  • Buhkic[籍]乘积

因数倍数词先形成倍数关系(乘积不确定),再形成因数。

  • Bacwoh[次]倍次,系数,乘次,乘数
    • Hoabacwoh[仈次]八乘,八的倍数,八的次乘
      • Nia dalah Puown Hoabacwohown Bacwoho, Pua dalah Buhkico, Nia dalah Bacwoho, Hoa dalah Opluto.[二 乃 巜勹 八次勹 次,巜 乃 籍,二 乃 次,八 乃 倍。]二为十六的八乘的乘次,十六是乘积,二是乘数,八是倍底。

[!tip] 比数倍数词 比数倍数词先形成幂函数、即乘方关系(番底不确定),再形成真数。

  • Lutult[番]翻倍,番底,分数,比率,底数,有理数
    • Nialahalutult[两番]二次方
      • Pua dalah Yeown Nialahalutulto, Yea dalah Lutulto.[巜 乃 四勹 两番,四 乃 番。]十六是四的二次方,四是番底。
    • Nialatahialahalutult[两幺番]二次根,二分之一次方
    • Kualatanialahalutult[仨两番]三分之二次方

[!warning] 指数倍数词(指数序列) 指数倍数词先形成指数函数,即等比关系(指数不确定),再形成真数。

  • Läphas[摫]扩张,倍次,尺度,规格,指数,对数
    • Chealäphas[七摫]七方,七的幂,七的次方
      • Yeapalcua dalah Nialaham Chealäphaso, Nia dalah Läphaso.[四仞九 乃 两丂 七摫,二 乃 摫。]四十九是两次七方,二是倍次。

[!example] 对数倍数词 对数和指数互为逆运算,此时固定底数不变。

  • Lutult[番]底数:累算的变化率
  • Läphas[摫]指数,对数:累算的次数
  • Adzut[累]幂,根,真数:累算的结果

对数倍数词先形成对数函数(真数不确定),再形成对数。

  • Läphas[摫]扩张,倍次,尺度,规格,指数,对数
    • Chealäphas[七摫]七方,七的幂,七的次方
      • Nia dalah Yeapalcuown Chealäphasown Läphaso, Yeapalcua dalah Adzuto, Nia dalah Läphaso, Chea dalah Lutulto.[二 乃 四仞九勹 七摫勹 摫,四仞九 乃 累,二 乃 摫,七 乃 番。]二为四十九的七方的指数,四十九是真数,二是对数,七为底数。
      • 前半句也可译作:二为四十九以七为底的对数。

[!tip] 超越数和自然数 超越数或自然数这样不可以用方程根准确表示的数,我们用Ekubtec[率]比率,计量值来表示和指代。

  • 超越数
    • Yahemown Läpaekubtec[圆勹周率]圆的周长率π
    • Hilown Läphasaekubtec[须勹摫率]自然的扩张率e
  • 自然数
    • Ututaekubtec[功率]功率
    • Chahlahaekubtec[速率]速率
    • Pilhemaekubtec[频率]频率
    • Bakpataekubtec[概率]概率

Mualat

量词是事物计量和分类的基本维度,它包含分割量词、度量量词两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事物的量化框架。

分割量词适用于多种事物,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量词类型。使用时直接使用数词A段+自量动词(量动词本身)即可。

度量量词用于自身没有度量的事物,如空间、时间、容积、频次、程度、范围等。需要使用数词A段+自量动词(量副词+talas/talash)才行。

Chealat

逻辑关系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维度,它通过因果、转折、并列、递进、条件、选择和目的等多种形式,构建了我们对事物的推理框架。

因果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的联系,是逻辑推理和论证的基础。

转折关系表示前后情况或意思的相反或相对,用于表达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。

并列关系表示事物之间平等、并列的关系,用于列举和补充相关内容。

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事物在程度、范围等方面比前一个更进一层,用于表达事物的发展和深化。

选择关系提供几种情况供选择,用于表达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。

条件关系表示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某种结果,用于表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。

假设关系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,然后说明结果,用于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和推测性。

目的关系表示行为或事件的意图、目标或动机,用于说明某种行为或事件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或达到某种结果。


小结

  1. 时间
    • 定义: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维度
    • 形式:时间点、时间段、时间顺序、时间频率、时间变化
    • 时间点:时间轴上的特定位置,标志着事件发生的瞬间
    • 时间段:时间轴上的一段区间,衡量事件持续的长度
    • 时间顺序: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先后位置关系
    • 时间频率:事件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繁程度
    • 时间变化:时间轴上事物状态的动态演变
  2. 空间
    • 定义: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基本维度
    • 形式:位置、方向、距离、形状、空间关系
    • 位置:空间中物体或事物所处的地点
    • 方向:空间中物体或事物所朝向的目标方位
    • 距离:空间中两个点或物体之间的长度间隔
    • 形状:物体或空间在几何形态上的特征
    • 空间关系:物体或事物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、方向和距离等方面的关系
  3. 状态
    • 定义:事物存在和表现的基本维度
    • 形式:存在状态、物理状态、心理状态、行为状态、变化状态
    • 存在状态:描述事物是否存在于某个空间或时间范围内
    • 物理状态:物体在物理性质上的表现形式
    • 心理状态:反映人内心的情感、情绪和心理活动
    • 行为状态:描述人在行为上的表现形式
    • 变化状态:描述事物在性质、形态、数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
  4. 程度
    • 定义:事物性质和表现的基本维度
    • 形式:强度、范围、比较、极限、渐进
    • 强度:事物在程度上的高低、强弱等特性
    • 范围:事物在空间、时间、数量等方面的涵盖程度
    • 比较: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,确定相似点和差异点
    • 极限:事物在程度、数量、范围等方面的极致状态
    • 渐进:事物在程度、数量、状态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
  5. 数词
    • 定义:表示数目的词
    • 种类:基数词、序数词、分数、小数、倍数
    • 基数词:表示事物的数量多少
    • 序数词:表示事物的顺序先后
    • 分数: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
    • 小数:表示更加精确的数量
    • 倍数: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
  6. 量词
    • 定义:表示计量单位的词
    • 种类:分割量词、度量量词、抽象量词
    • 分割量词:适用于多种事物,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量词类型
    • 度量量词:用于表示自身没有度量的事物,如空间、时间、容积、频次、程度、范围等
  7. 逻辑
    • 定义: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维度,构建推理框架
    • 种类:因果、转折、并列、递进、条件、选择、假设、目的
    • 因果关系: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的联系
    • 转折关系:表示前后情况或意思的相反或相对
    • 并列关系:表示事物之间平等、并列的关系
    • 递进关系:表示后一个事物在程度、范围等方面比前一个更进一层
    • 条件关系:表示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某种结果
    • 选择关系:提供几种情况供选择
    • 假设关系: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,然后说明结果
    • 目的关系:表示行为或事件的意图、目标或动机
  8. 重点理解
    • 理解时间、空间、状态、程度、数词、量词和逻辑作为基本维度的相互关系和应用
    • 掌握各维度的核心概念、表达方式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
    • 熟悉不同维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,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
    • 深入分析各维度在构建认知框架、推理过程和沟通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

【第五章】异世界文化特色

Hialat 生与死的世界

传说云,在大丘原界,生和死分为两间,有着明确的界限,生间在地,而死间在天。白昼,日神「Aludha nols Aksolot[主 之 曜弋]」遮盖了死间,使生死两间不得相见;夜晚,月神「Aludha nols Aklunot[主 之 晖弋]」将死灵们悬于夜天的星河,直至星辰之节才会归还。

在星辰之节,星之神「Aludha nols Akhosot[主 之 尡弋]」将流星作为标枪投掷,星尘作为砝码镇在湖中,从此天湖一色,互相勾连。日神沉没在了地平线下,而月神隐藏在湖之镜中,两间则再次沟通,死间之灵将在这一时分从悬天的星河重新进入生间之灵的长河。星神唤醒了蒲公英,载上无数星砂,为作为星砂的死灵们献上最后的祝福。

生灵和死灵得以乘舟在夜天相见,死灵开始高歌,它们的歌声化作雷音震动地面的生灵,化作雨水滋养地面的生灵。晨辉将至,日轮驾驭着赤金色的光带升起,那是一条朝霞,是日神的血缘刻带。两间再次离分,血带割断染尽,所有的死灵最后化作星河的金辉泼泻而下,使生间万物滋润再生。

死灵重新化作生灵,唯有蒲公英飞个不停。

Nialat 奇迹与异想生物

Kualat 星象与节日

[!warning] 节日和祭典的区别 节日是由固定周期出现的现象形成的习俗活动。 祭典是对不稳定出现的偶然现象的庆祝纪念活动。

Yealat 货币与度量衡

货币名称通常来源于对钱币的通称、货币采用的重量单位、货币的形状质地、货币的产地、货币上印刻的图像或者个别有纪念意义的名称。

和材质、分量有关的货币名称包括:

和纪念名称或象征有关的包括:

与货币相比,居民们通常采用相对简单的度量衡。这些度量衡描述了重量(质量)、容积(体积)、面积、长度(距离)、角度、速度、质量力(压力)、能量(热量)、灵力量(魔力量)、浓度、温度。我们之前已经讲过时间的度量,这里我们补充频率。

[!warning] 易定单位和常用单位 易定单位采用常见的物质作为标准,从而获取容易衡量标定的量纲。

常用单位则旨在形成各对象和各尺度上更符合实际使用需要的量纲。

[!warning] 简单单位和合成单位 合成单位通过多个简单单位形成,可以分为比率密度和加成累积两种。

单位助词又可用作动词,表示每衡量单位量下其它现象的程度。将这一用法缩合后,就形成了比率密度。

单位助词可以用作副词,用于形容物质、现象或另一单位。当用一个单位修饰另一个单位时,通常表示每次同时衡量这两个维度的单位量。

Jnoalat 地理与民族

从古地理说起,Mayakimhem[大镜]世界分成好几个Kimhem[镜]界域。由于受到Balashtlehab[上沌]上混沌和Shalashtlehab[下沌]下混沌的影响,这个世界的一般居民或许无法向你说明世界到底是平的还是球形的。对于能够脱离地表观察全世界的个体而言,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了——世界是球形的,而且在东向自转,以自转轴的两端是为极北和极南。

混沌有三,为Balashtlehab[上沌]上混沌,Shalashtlehab[下沌]下混沌,Onäsashtlehab[中沌]中混沌

上混沌是这个世界最先发生生命的地方,又被称作Shmochashus[灵津]灵海之港、Shkubahonich[清窍]清窍或Wanmatamak[阙明]世界阙

下混沌是一个巨大的混沌风暴,持续不停,又被称作Yalashhol[玄漩]、Shkasahonich[浊窍]浊窍或Mispilames[脐暝]世界脐

中混沌位于地心,是产生Mayaanya[大炁]自然灵力的地方,又被称作Anyashchamus[炁海]灵力的母海、Dhobahonshchal[绛宫]绛宫或Misahlamän[腑冥]世界腑

上混沌和下混沌在世界球上相对出现,位于南北向之中间。世界从世界之阙诞生属于自己的生命,而又从世界之脐带来世界外的其它生命(以及主宰个体携带的规则)。中混沌将上混沌和下混沌连成Shtlehabaklutonäs[沌轴]混沌轴。八个界域则分布在这一对混沌周围,被称为Hoahasakimhemakluläl[八方镜轮]八方界域轮

在一般居民的视角中,上混沌和八方界域轮共同构成他们的生活圈,而无法进入的动荡的下混沌从四周包围着他们的生活圈。而实际上,他们的生活圈也包围着下混沌。在上混沌的安定化之前,巡游世界的人也不得不围着它在八方界域轮绕行。在安定化之后,人们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Choma nols Okäli[径 之 心]「心」的小路,借由位于上混沌的创世主的神庙Honhasa nols Upmat[庙 之 宇门]宇门庙在各界间穿梭。

以上混沌为基准,Kimhema nols Dom[镜 之 雷]雷域在东方,Kimhema nols Mayahil[镜 之 大须]大生机界在东南方,Kimhema nols Lahlosh[镜 之 燿]破光界在南方,Kimhema nols Jnomamisshuw[镜 之 龙脉]龙脉域在西南方,Kimhema nols Shum[镜 之 云]云界在西方,Kimhema nols Käwahonhlum[镜 之 川穹]川穹域在西北方,Kimhema nols Shtult[镜 之 渊]渊域在北方,Kimhema nols Mayamin[镜 之 大丘]大丘原界在东北方。各个界域只有大致的方向。

各界域受混沌的影响是不一致的。混沌力量的重心称为Shtlehababakpot[沌核]混沌核,上混沌核的位置在上混沌中偏向西南,下混沌核的位置在下混沌中偏向东北。因此,雷域、大丘界、渊域受到混沌风暴的影响最强,破光界、龙脉域、云界在借由龙脉界安定上混沌后相对安宁。

传闻中,下混沌给雷域带来了雷电,给渊域带来了海水,给大丘界带来的却是野兽和人。大丘原界不像草木漫布、部落丛生的大生机界,也不像光辉煦照、日月所居的破光界,不像疏通地理、神裔延存的龙脉域,不像云雾缭绕、山鹊风鸟的云界,也不像隐乎天外、诸宰遥居的川穹域,不像陡峭荒芜、震荡游灵的雷域,亦不像幽暗深邃、通畜大源的渊域。

在大丘原,人们这样称呼自己的乡土:

距离所谓的创世已经遥远,人们在Kimhema nols Mayamin[镜 之 大丘]大丘原界创造了文明。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也有着依靠混沌风暴形成的不稳定条件和充足的人口后备,成为了文明发展的前哨。相比之下,其余几个界域或相对稳定,或过于艰苦,如同海洋和森林一样形成了漫长的生活周期。很少有人再跨越雄伟的关隘从大丘原去往其它界域,那里多成为了神明的居留所。如此,人与神明诀别的时代被镌刻在了这个世界的表面。

在大丘原界,人们以渊域为北,以破光界为南。太阳在南方巡礼,来的方向是东,去的方向是西,这与地球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。下混沌限定了生活圈的极限,以下混沌为极东(雷域在大丘原以南),而经上混沌至云界为极西。除了经由上混沌的路径Shusaonäsachach[津中道]灵津中路,其它穿越路径均为绕行路径,包括Shusahubal[津东]灵津以东的南北向和Shusahushal[津西]灵津以西的南北向路径。在穿越渊域时,方向不变,北向改称南向;在穿过破光界时,方向不变,南向改称北向。八方界域轮之间,互相之间均为南北绕行或对向穿径关系。

除了渊域和破光界以外,其它域虽然不定形,但大多南北狭窄、东西绵长。大丘原便是这样,城市和国家分布在这样的东西长廊上,东侧靠近下混沌,西侧靠近上混沌,南侧靠近雷域,北侧靠近渊域。例如:

在神的居留地中,虽然发展不快,但也存在着一些文明的痕迹:

大丘界的居民可以分成两类,无知类和有知类。无知类是没有灵智的生物,它们没有族名,例如:

有知类是拥有灵智的生物,以族名或氏名示人。其中包括不能语言的无言类,如:

以及能够语言的有言类,如:

Mualat 宗教与信仰

这个世界的人们称他们的世界为Mayakimhem[大镜]。创世神名为Upmati[宇门]乌普玛缇,世间万物自其残躯而生。创世神使身躯变质后,将灵魂分为七份。祂们依次是Hyokälwi[息]修柯尔微,Dhaplui[绿]加蒲露伊,Humesodi[暗]胡玫索底,Cundhuli[丹]存居里,Takici[独]塔基茨,Hoyi[虚]霍伊和Odjhlahi[韵]欧底赫拉希

在创世后不久,创世神留下的混沌风暴自残躯外带来了Hloshi[光]荷洛熙,也逐渐带来了其它世界的种族。在这些种族的影响下,这个世界也开始演化出自己的种族。如是,人们称Upmati[宇门]乌普玛缇为qah Aludha nols Mayakimhema'tochot[那 主 之 大镜剏弋]那个创世主,将其后的那八位统称为qah Aludha nols Shocho'musochwat[那 主 之 源始舁]那些始源神

Hyokälwi[息]修柯尔微是雷电之神,或者说应该叫qah Aludha nols Domot[那 主 之 雷弋]那位雷之主宰。祂是Kimhema nols Dom[镜 之 雷]雷域的主神以及qah Aludha nols Omot[那 主 之 天弋]那位天之主宰

Dhaplui[绿]加蒲露伊是生长之神。人们更常称呼其为qah Aludha nols Mayahilot[那 主 之 大须弋]那位自然之主宰,那位大生机之主宰,因为祂是Kimhema nols Mayahil[镜 之 大须]大生机界的主神。

Humesodi[暗]胡玫索底是深渊之神,即是说qah Aludha nols Shtultot[那 主 之 渊弋]那位深渊的主宰。祂也是Kimhema nols Shtult[镜 之 渊]渊域的主神以及qah Aludha nols Hostnot[那 主 之 术弋]那位魔法的主宰

Cundhuli[丹]存居里是地之神,即qah Aludha nols Bacunot[那 主 之 坤弋]那位大地的主宰。祂更出名的称号是qah Ablisa nols Jnomaluglashot[那 羌 之 龙裔弋]那位龙裔的宗正,祂是神的裔族的宗正。因此其也可被称为宗族之神,即qah Aludha nols Lugloklanot[那 主 之 宗族弋]那位宗族的主宰。祂是Kimhema nols Jnomamisshuw[镜 之 龙脉]龙脉界的主神。

Takici[独]塔基茨的神性颇为繁杂,祂自由而没有领地。祂是部落之神qah Aludha nols Chuhot[那 主 之 畿弋]那位部落之主宰、交易之神qah Aludha nols Kmähtekälot[那 主 之 贸弋]那位贸易之主宰、 狩猎之神qah Aludha nols Tachäpadot[那 主 之 猎弋]那位狩猎之主宰,工匠之神qah Aludha nols Utusot[那 主 之 匠弋]那位工匠之主宰,收获和创作之神qah Aludha nols Glohamalasbus[那 主 之 丰作弋]那位丰产之主宰,同时也是战神qah Aludha nols Pulkutot[那 主 之 武弋]那位武人之主宰。这些神性大致可以统称为qah Aludha nols Apopot[那 主 之 徽弋]那位文明之主宰,那位文教之主宰

Hoyi[虚]霍伊是云之神qah Aludha nols Shumot[那 主 之 云弋]那位云之主宰,也是虚空之神qah Aludha nols Homot[那 主 之 空弋]那位空之主宰。祂是Kimhema nols Shum[镜 之 云]云界的主神。

Odjhlahi[韵]欧底赫拉希是感受和连系之神qah Aludha nols Dhilkälwot[那 主 之 感弋]那位通感之主宰,也是乐神qah Aludha nols Yalyodot[那 主 之 楽弋]那位音乐之主宰

据记载神明史的「Budeba nols Fotekälot[记 之 烙弋]」《烙印记》所述,Hoyi[虚]霍伊和Odjhlahi[韵]欧底赫拉希实际为同一个神的两个侧面。

最后的Hloshi[光]荷洛熙是外来的神明,是光明之神qah Aludha nols Hloshot[那 主 之 光弋]那位光之主宰和星辰之神qah Aludha nols Hosot[那 主 之 星弋]那位星之主宰。这个世界在创生之初没有光,Hloshi[光]荷洛熙从创世神留下的混沌风暴中溜到了这个世界,从而带来了光的概念。自此,开始从创世神留下的混沌中形成星辰。

始源神诞生很久之后,继承神qah Aludha nols Dhabapalo'tultafwat[那 主 之 继承舁]那些继承神才开始出现。

首先是光明之神Hloshi[光]荷洛熙与生长之神Dhaplui[绿]加蒲露伊的子孙:

其次是雷电之神Hyokälwi[息]修柯尔微与感受之神Odjhlahi[韵]欧底赫拉希的子孙:

然后是深渊之神Humesodi[暗]胡玫索底的子孙:

以及地之神Cundhuli[丹]存居里的子孙:

还有文明之神Takici[独]塔基茨的子孙:

黑斑之神Elkubi[斑]埃尔库比与极光之神Aloli[艳]安洛莉又有后裔:

草木之神Kubuhi[竹]库布希与漩涡之神Käli[爱]可莉又有后裔:

[!warning] 人名和地名 采用另外的宾格和连携格变形(I段变形)。例如:

  • Elkub[斑]
    • Aychot dalah Elkubi.[其弋 乃 斑。]它是斑。
    • Ludhnudot ipä Elkubi'budtoltyaleh.[司弋 今 斑诹再欤呋。]祭司现在正在询问斑。

[!example] 神名、裔名和氏名 神名是成就主宰时得到的名字,裔名是出生名或本名,而氏名是族群的名称。

神名和裔名可以是别人给予的,也可以是其自己取得的,可以是预定的,也可以是后追补的。而氏名多来自于种族对自身的称呼,或某一祖先的名字。如果同一个种族有多个族群,那么它们有可能将使用或相同或不同的氏名。

神裔很容易创建新的族群,因而也存在各种氏名。这里我们就不作归纳总结了。

非神裔也有自己的代表神,称作Baek[神]神灵(拔耶克),指的是神灵的化身。通常当族群达到一定的基数,族群的Chulaalay[合灭]集体无意识就能够形成Baek[神]神灵(拔耶克)

神灵存在各种各样的化身,其它生灵的神明与人交流时会化身为人形,这就是常见的Baek[神]。人的神明与其它生灵沟通时会化身为其它生灵,这种化为其它生灵进入原野的人的代表,称为Ababaek[逆神]逆神灵(阿巴拔耶克)

[!warning] 主宰和神灵的区别 一般地,我们将主宰现象、规律、领域和信仰的个体称为Aludh[主]主宰,主君,而将种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代表和象征称为Baek[神]神灵。主宰是控制规律的,神裔和非神裔都可以敬拜其所遵从的主宰;而神灵仅代表种族意志,只有对应的种族可以敬拜其神灵,不同的种族仅可访问该神灵。在有魔力(又称灵力)存在的情况下,集体无意识可以借助魔力产生可接触的灵体。

[!example] 神裔和灵体生命 神裔为始源神的后裔,大多本身就是灵体生命。它们与其它的灵体生命一样,从自然中获取捕获对应的现象以形成实体。形成实体后的行为方式与实体生命类似。灵体生命可以选择进行交互繁殖和自繁殖。

另外,灵体生命的集体无意识不会再形成灵体,而是根据灵体生命为自身制定的规则,依附于该族作为宗正的灵体上。对神裔而言,即是由宗正Cundhuli[丹]存居里代行Baek[神]神灵作为种族整体意见与其他种族进行交流的职责。


小结

  1. 生与死的世界
    • 生与死被分为两界,日神遮盖死间,月神悬死灵于星河,星辰之节时生死沟通,死灵化作星河金辉滋润万物。
  2. 奇迹与异想生物
    • 花与粉萤:花通过灵力爆散吸引粉萤,吸收其生命结果实;粉萤有不同命运与特性。
    • 砂丘灵和砂啸:由砂粒吸收混沌能量形成,低感知,遇威胁会爆发砂啸。
  3. 星象与节日
    • 星辰节:冬春交际,亡灵返大地,人们划舟参与告别之旅。
    • 雾绸节:春季凝雾成绸,采集用于编织,祈求神祝福。
    • 茎舟节:砍伐巨叶植物,叶片硬化成舟赛。
    • 沉灯节:渊域族群置换暖石过冬,暖石照亮海底成节日。
    • 折穗祭:穗震帝国成年礼,免除当年农业税收。
    • 丰光祭:太阳偏北时,人们休闲活动,祈求丰收。
    • 水月祭:水都居民拜月,大月夜行驶花舟灯舟。
    • 盐砣祭:采盐者收集盐雪,雕刻比赛,冠军作品留港口显眼位置。
  4. 货币与度量衡
    • 货币名称来源多样,包括材质、分量、纪念名称等。
    • 度量衡涵盖重量、距离、角度等多维度,有易定单位和常用单位之分,单位助词用法多样。
  5. 地理与民族
    • 世界分为多个界域,受混沌影响不同,大丘原界是文明发展前哨。
    • 各界域有大致方向和特点,居民分为无知类和有知类,有知类包括无言类和有言类。
  6. 宗教与信仰
    • 世界由创世神 Upmati 残躯所生,其灵魂分为七份成为始源神。
    • 始源神各有司掌领域和对应界域,继承神随后出现,神灵与主宰有区别。
  7. 重点理解
    • 这些章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异世界设定,涵盖了生与死的界限、神奇生物、节日习俗、货币度量衡、地理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,展现了世界的丰富细节和多元文化,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而奇幻的世界观。